5.切片集群详解
有的时候博客内容会有变动,首发博客是最新的,其他博客地址可能会未同步,认准
https://blog.zysicyj.top
全网最细面试题手册,支持艾宾浩斯记忆法。这是一份最全面、最详细、最高质量的 java 面试题,不建议你死记硬背,只要每天复习一遍,有个大概印象就行了。
https://store.amazingmemo.com/chapterDetail/1685324709017001
如果Redis内存很大怎么办?
假设一台32G内存的服务器部署了一个Redis,内存占用了25G,会发生什么?
此时最明显的表现是Redis的响应变慢,甚至非常慢。
这是因为RDB快照是通过fork子线程来实现的,fork操作时间和Redis数据量成正相关,而fork时会阻塞主线程。
随着数据量的增加,fork耗时也会增加。所以,当对25G的文件进行fork时,Redis的响应就会变慢。
针对这种大数据量的存储,有什么其他的方案呢?
什么是切片集群?
Redis分片集群是一种将Redis数据库分散到多个节点上的方式,以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伸缩性。在分片集群中,数据被分为多个片段,每个片段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,这些节点可以是物理服务器或虚拟服务器。
Redis分片集群的主要目的是将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上,以便可以通过并行处理来提高读写吞吐量。每个节点负责处理一部分数据,并且在需要时可以进行扩展以适应更多的负载。此外,分片集群还提供了故障容错和高可用性的功能,即使其中一个节点发生故障,其他节点仍然可以继续工作。
比如我们将25GB的数据平均分成5份(当然,也可以不做均分),使用5个实例来保存,每个实例只需要保存5GB的数据。如下图所示:
这样,每个实例只有5GB内存,执行fork的时候就快得多,不会阻塞主线程。
实际业务中,大数据量通常是无法避免的。而切片集群,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案。
如何保存更多数据?
我们可以纵向扩展也可以横向扩展
纵向扩展
即升级单个Redis实例的配置,如内存、硬盘、带宽、CPU等
横向扩展
即增加Redis实例的个数
那么,纵向扩展和横向扩展的区别是什么呢?
纵向扩展(Scale Up)和横向扩展(Scale Out)是常见的两种扩展方式,用于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处理能力。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。
纵向扩展: 纵向扩展是通过增加单个节点的硬件资源来提升系统性能。具体来说,是增加服务器的处理能力、存储容量或内存大小等。这可以通过升级服务器的CPU、内存、硬盘等硬件设备来实现。
优点:
简单方便:纵向扩展只需要升级现有的服务器,不需要进行系统的重构和数据迁移。
成本相对较低:相对于横向扩展,纵向扩展的成本通常更低,因为只需要购买更高配置的硬件设备。
缺点:
有限的扩展能力:纵向扩展的扩展能力受限于单个节点的硬件资源,无法无限扩展。
单点故障:如果纵向扩展的节点发生故障,整个系统的可用性将会受到影响。
适用场景:
对于单个节点负载较高、需要处理大量并发请求的应用场景,纵向扩展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响应能力。
当数据集较小,可以被一个节点的硬件资源容纳时,纵向扩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。
横向扩展: 横向扩展是通过增加多个节点来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处理能力。每个节点可以是一台独立的服务器或者虚拟机。数据在多个节点上进行分片存储,各个节点共同处理请求,并共享负载。
优点:
无限扩展能力:横向扩展可以通过增加更多节点来实现无限的扩展能力,可以根据需求动态添加或移除节点。
高可用性:由于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上,即使其中一个节点发生故障,其他节点仍然可以继续工作,提供高可用性。
缺点:
复杂性增加:横向扩展需要进行数据分片和负载均衡的设计和实现,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。
成本较高:相对于纵向扩展,横向扩展需要购买更多的服务器或虚拟机,成本较高。
适用场景:
对于需要处理大量并发请求、数据集较大的应用场景,横向扩展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可伸缩性。
当需要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和故障容错能力时,横向扩展是一种可行的方案。
纵向扩展和横向扩展是两种不同的扩展方式,各自有着不同的优点和适用场景。在实际应用中,应根据具体需求和限制,选择合适的扩展方式来提升系统性能和可伸缩性。
在面向百万、千万级别的用户规模时,横向扩展的Redis切片集群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。
Redis是如何做分片的
Redis通过一种称为哈希槽(hash slot)的机制来实现分片集群。哈希槽将整个数据集分成固定数量的槽,每个槽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,通常是从0到16383。
在Redis分片集群中,有多个节点(主节点和从节点),每个节点负责存储其中一部分的槽数据。节点之间通过集群间通信协议进行数据的交互和同步。
当一个客户端发送一个命令到Redis分片集群时,集群会根据命令涉及的键的哈希值将命令路由到正确的槽上。这个槽所在的节点负责处理这个命令并返回结果给客户端。
具体的分片过程如下:
客户端发送命令到Redis分片集群中的任意一个节点。
节点根据命令涉及的键的哈希值计算出对应的槽号。
节点根据槽号确定该槽所在的节点,并将命令路由到该节点。
该节点处理命令并返回结果给客户端。
当节点加入或离开集群时,Redis分片集群会自动进行数据的重新分片和迁移,以保持数据的均衡和高可用性。具体的过程如下:
当一个新节点加入集群时,集群会将一部分槽从现有节点迁移到新节点上,以平衡数据负载。
当一个节点离开集群时,集群会将该节点负责的槽迁移到其他可用节点上,以保证数据的可用性。
通过哈希槽的机制,Redis分片集群实现了数据的分片和自动迁移,以提供高可用性、扩展性和容错性。同时,节点间的通信和数据同步保证了集群的一致性和可用性。
详细说说哈希槽
Redis哈希槽是Redis集群中用于分片数据的一种机制。哈希槽的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数据分片的方式,将所有的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,以实现数据的高可用和扩展性。
Redis集群中共有16384个哈希槽,每个槽可以存储一个键值对。当有新的键值对需要存储时,Redis使用一致性哈希算法将键映射到一个哈希槽中。每个Redis节点负责管理一部分哈希槽,节点之间通过Gossip协议来进行信息交换,以保证集群的一致性。
在Redis集群中,当一个节点宕机或者新增加一个节点时,哈希槽会重新分配。集群会自动将宕机节点上的槽重新分配给其他节点,并且保证每个节点分配的槽数尽量均等。这样可以保证数据的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。
使用Redis哈希槽的好处是可以方便地扩展集群的容量,当数据量增大时,可以通过增加节点来分担数据的存储压力。同时,由于哈希槽的分配是自动的,所以对于应用程序而言是透明的,不需要额外的逻辑来处理数据分片。
手动分配哈希槽
示意图中的切片集群一共有3个实例,假设有5个哈希槽,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手动分配哈希槽:实例1保存哈希槽0和1,实例2保存哈希槽2和3,实例3保存哈希槽4。
在集群运行的过程中,key1和key2计算完CRC16值后,对哈希槽总个数5取模,再根据各自的模数结果,就可以被映射到对应的实例1和实例3上了。
在手动分配哈希槽时,需要把16384个槽都分配完,否则Redis集群无法正常工作。
客户端如何定位数据?
在Redis集群中,客户端定位数据的过程如下:
客户端根据键使用一致性哈希算法(Consistent Hashing)计算哈希值。
根据哈希值,客户端将键映射到某个哈希槽。
客户端向集群的其中一个节点发送命令请求。
接收到请求的节点根据哈希槽的分配信息,确定哪个节点负责管理该哈希槽。
负责该哈希槽的节点将命令请求转发给对应的数据节点。
数据节点执行命令,将结果返回给负责该哈希槽的节点。
负责该哈希槽的节点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。
通过这个过程,客户端可以定位到存储在Redis集群中的数据,并且可以与集群进行交互。这种方式使得客户端可以直接与任意一个节点进行通信,而不需要知道具体的数据分布和节点拓扑。
一致性哈希算法是用来解决数据分片和负载均衡的常用方法,它可以将数据均匀地分布到不同的节点上,避免某个节点负载过高。同时,当节点发生故障或者新增节点时,一致性哈希算法可以最小化数据的迁移量,使得集群可以快速调整和恢复。
需要注意的是,Redis集群的客户端不需要手动实现一致性哈希算法,因为该算法已经由Redis集群内部实现。客户端只需要使用对应的库或驱动程序,如redis-py-cluster
库,来连接Redis集群,并且直接使用普通的Redis命令进行数据操作。库会自动处理数据的定位和节点间的转发。
Moved重定向命令
在Redis集群中,当客户端向一个节点发送命令请求时,如果该节点不负责处理该命令所涉及的哈希槽,它会返回一个MOVED重定向错误。
MOVED重定向错误包含了正确的节点信息,告诉客户端应该向哪个节点重新发送命令。客户端可以根据MOVED错误中的信息,更新自己的节点映射表,然后重新发送命令到正确的节点。
以下是一个使用Python的redis-py库处理MOVED重定向错误的示例:
在以上示例中,如果客户端收到一个MOVED错误,它会解析错误信息,获取正确的节点地址,并更新节点映射表。然后,客户端可以重新发送命令到正确的节点进行数据操作。
需要注意的是,MOVED重定向错误只会在Redis集群模式下发生,单机模式不会出现该错误。因此,只有在使用Redis集群时,才需要处理MOVED重定向错误。在实际开发中,可以使用相应的库或驱动程序来自动处理MOVED错误,而无需手动编写处理逻辑。
ASK命令
在Redis集群中,当客户端向一个节点发送一个不可处理的命令时,节点会返回一个ASK错误,指示客户端应该向指定的节点发送命令。客户端可以根据ASK错误中的信息,更新自己的节点映射表,并将命令发送到正确的节点上。
以下是一个使用Python的redis-py库处理ASK命令的示例:
在以上示例中,如果客户端收到一个ASK错误,它会解析错误信息,获取正确的节点地址,并更新节点映射表。然后,客户端可以重新发送命令到正确的节点进行数据操作。
需要注意的是,ASK命令只会在Redis集群模式下发生,单机模式不会出现该错误。因此,只有在使用Redis集群时,才需要处理ASK命令。在实际开发中,可以使用相应的库或驱动程序来自动处理ASK错误,而无需手动编写处理逻辑。
举个例子
可以看到,由于负载均衡,Slot 2 中的数据已经从实例 2 迁移到了实例 3,但是,客户端缓存仍然记录着“Slot 2 在实例 2”的信息,所以会给实例 2 发送命令。实例 2 给客户端返回一条 MOVED 命令,把 Slot 2 的最新位置(也就是在实例 3 上),返回给客户端,客户端就会再次向实例 3 发送请求,同时还会更新本地缓存,把 Slot 2 与实例的对应关系更新过来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在上图中,当客户端给实例 2 发送命令时,Slot 2 中的数据已经全部迁移到了实例 3。在实际应用时,如果 Slot 2 中的数据比较多,就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:客户端向实例 2 发送请求,但此时,Slot 2 中的数据只有一部分迁移到了实例 3,还有部分数据没有迁移。在这种迁移部分完成的情况下,客户端就会收到一条 ASK 报错信息,如下所示:
这个结果中的 ASK 命令就表示,客户端请求的键值对所在的哈希槽 13320,在 172.16.19.5 这个实例上,但是这个哈希槽正在迁移。此时,客户端需要先给 172.16.19.5 这个实例发送一个 ASKING 命令。这个命令的意思是,让这个实例允许执行客户端接下来发送的命令。然后,客户端再向这个实例发送 GET 命令,以读取数据。
ASK命令详解
在下图中,Slot 2 正在从实例 2 往实例 3 迁移,key1 和 key2 已经迁移过去,key3 和 key4 还在实例 2。客户端向实例 2 请求 key2 后,就会收到实例 2 返回的 ASK 命令。
ASK 命令表示两层含义:第一,表明 Slot 数据还在迁移中;第二,ASK 命令把客户端所请求数据的最新实例地址返回给客户端,此时,客户端需要给实例 3 发送 ASKING 命令,然后再发送操作命令。
和 MOVED 命令不同,ASK 命令并不会更新客户端缓存的哈希槽分配信息。所以,在上图中,如果客户端再次请求 Slot 2 中的数据,它还是会给实例 2 发送请求。这也就是说,ASK 命令的作用只是让客户端能给新实例发送一次请求,而不像 MOVED 命令那样,会更改本地缓存,让后续所有命令都发往新实例。
最后更新于